中国影视传播网中国影视传播网中国影视传播网中国影视传播网
本网简介 通知公告 合作招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制片人

北京要率先建成“中国电影高地”

时间:2022-03-29 13:46: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近日,北京市电影局发布《“十四五”北京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时期北京电影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规划》锚定2035年我国建成电影强国目标,提出北京要“努力建设电影强国核心区、电影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率先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电影高地”。

北京电影发展七个主要目标

  根据规划,北京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七个主要目标。一是勇攀电影创作高峰。二是市场更加成熟繁荣。三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规划”里提到,国有电影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做优做强,骨干和带动作用明显提高。民营电影企业更加发展壮大,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电影企业大批涌现,电影基地(园区)不断拓展升级,国际一流电影创制中心基本建成。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积极承接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电影科研成果,电影与科技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电影工业化和特效制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是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升级。城乡一体化电影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镇影院建设有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进一步提质增效,覆盖城乡的电影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拓展,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显著提高。

  六是传播力影响力持续增强。“规划”里提出了北京“中国电影窗口”作用要更加突显。京产电影海外市场快速扩大,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

  七是光影氛围日益浓厚。“电影+”发展新模式不断创新,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名片”作用显著增强,北京环球影城溢出效应和拉动效应凸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电影文化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七大提升工程”打造“七大新高地”

  对照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打造“七大新高地”。

  一是“实施创作质量提升工程,打造电影精品生产新高地”。加强创作统筹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水平,强化内容创作引导,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立科学的评论评价体系,建设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和电影评论评价中心。

  二是“实施市场主体提升工程,打造电影产业发展新高地”。壮大电影企业实力,深化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支持影院优化发展,推动电影基地(园区)升级。

  三是“实施科技赋能提升工程,打造电影创新创造新高地”。支持高精尖电影技术装备的研发,鼓励互联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在电影领域应用,建设世界领先的电影后期制作中心,促进科幻电影产业的发展,使北京成为电影高新技术研发的策源地、国际电影后期制作首选地、科幻电影创制和首映的重要基地。

  四是“实施惠民质效提升工程,打造电影服务消费新高地”。创新服务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水平,丰富活动形式内容,促进实现文旅融合。

  五是“实施传播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电影海外推广新高地”。以电影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擦亮北京国际电影节金名片,构建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体系,拓展中国电影国际发行网络。

  六是“实施智力驱动提升工程,打造电影人才集聚新高地”。造就一批战略人才,培育大批青年人才,发掘一批创新人才。

  七是“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电影发展环境新高地”。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依法治理效能,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此外,《规划》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聚焦重点任务设计项目抓手,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共设置7个专栏27个工程项目。

  文/记者 肖扬 统筹/满羿

“北京精品”将越来越多 北京电影发展会更加耀眼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长津湖》《狙击手》《革命者》这几部高质量、高口碑的电影佳作都是“北京出品”,而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十四五”北京电影发展规划》的出台,“北京出品”正不断向“北京精品”更迭奋进,北京电影的发展将会更加耀眼,完成建设影视高地的光荣使命。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电影创作方面汇集着大量的人才,2020年全年北京出品电影达到185部。据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生产电影565部,北京出品电影达到186部,位列全国榜首——相当于每生产的3部电影中就有一部为北京出品。而北京丰富多元的电影文化氛围和硬件设施也推动了人们的观影热情,2020年,在全国年度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北京占据6席;2021年北京电影票房收入达22.3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2亿元,同比增长116.50%,北京电影市场迎来全面复苏,为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在疫情下的复苏贡献了“北京模式”。

  近年来“北京出品”尤为引人关注,2021年上映的电影《长津湖》票房达到57.75亿,超过了《战狼Ⅱ》,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影片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表了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战争电影的新里程碑。其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成为2022年春节档当之无愧的冠军。两部影片不仅探索了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还肩负着文化传播的责任与担当。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在影史上创造多个纪录的作品,是由中宣部和国家电影局直接推动,北京市立项并组织创作、大力支持的。

  此外,2022年春节档颇受关注的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则以“小而美”的创作手法,实现了主流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的更深入探索;2021年上映的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突破的电影《革命者》,也同样是“北京出品”。

  这些“北京作品”的精彩呈现,体现了北京的创造力,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电影局的助推下,北京电影从组织策划、资源整合、资助扶持、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聚焦重大主题,推动精品电影创作,并在电影创作中深挖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因,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以电影的力量同心共圆中国梦。

  根据《“十四五”北京电影发展规划》,北京将每年承接国家重点电影项目5部左右,每年推出市级重点影片30部以上,力争每年票房过亿元的京产影片达到20部左右,获得国家级电影奖项位居全国前列,这意味着“北京精品”将在电影市场上以更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姿态,为中国电影带来勃勃生机和崭新气象。文/记者 肖扬

  [ 责编:张晓荣 ]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通知公告 | 合作招聘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影视传播网 投稿邮箱:zhongjianfy@126.com

主办: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承办:影视工作委员会 战略合作:晶阁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082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