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决胜零距离》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和爱奇艺的热播,关于和平年代如何练兵的命题愈发引人深思。剧中丁海峰饰演的特战旅旅长雷公鸣在队员演习意外遭遇武装匪徒时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再次把关于军事演习的真实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的设定抛给了电视机前的观剧人。
带着探讨这部剧的拍摄初衷和追逐答案的想法,我们找到本剧制片人兼编剧杨文森,听他讲述了关于《决胜零距离》诞生始末的铿锵经历。
源 起
这部原名《战争零距离》的电视剧早在2014年夏即开始了酝酿与创作。
彼时杨文森还是原兰州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的主任,他非常关注正由兰州等六大军区举行的一场“跨越-2014DI·朱日和”的军事演习,更从关于演习的大量内部报道中发现这次演习中创新性突出了“真打和实备”的精神。
在《决胜零距离》中,演习一方突然遭遇另一方打击的故事就源于这次军演。即演习完全按照真实战场设定,并未给演习各方明确开始时间。读到这条消息的杨文森十分震惊,萌生出要创作一部反映部队训练转型的电视剧作品的想法,他把想法向时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长的干作余上校汇报,立刻得到了支持。
为寻找更多素材,杨文森找到刚从演习归来的央视军事频道记者高思远,在和他的沟通交流中得到了更多宝贵资料,诸如防间保密和化妆侦察工作等等。如获至宝的杨文森随后将自己关在昆仑宾馆28天,完成了十多万字的故事大纲,架构出《决胜零距离》的基本故事线与人物。
拿着故事大纲的杨文森曾向当时的宣传部副部长吴锁聊过自己的创作思路,他说:“我希望我笔下的当代军人,首先要从内心深处绷紧战争这根弦,存有与未知环境中的局域战争保持零距离的想法,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这样,才能阻止妄图在中国土地上点燃战火的敌人。”也正是在这次汇报中,关于《战争零距离》(原名)的名字脱口而出。
当秋风开始吹落昆仑宾馆窗前的落叶时,杨文森拿着故事大纲又一次见到了干作余处长,并由此获得原总政艺术局主管影视的干事赵卫国的支持。彼时,三个人克制着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展望着将项目推进落地的前景。
于是,杨文森开始与一些影视公司进行了初步接触,事情顺利的出奇,海宁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郑军看到大纲后直接飞来了兰州,见到杨文森时,他一锤定音的说:这个项目咱们搞定了,必须往前推。
缘聚
随着项目工作落地,赵卫国组织了一次剧本研讨会。以一个优秀的项目为原点的优秀团队开始组建了。
杨文森至今难忘在剧本研讨会后,田军拿着剧本和厚厚的笔记找到了他,两人一见如故的就项目进行了诸多深入交流。可以说,正是以《决胜零距离》为起点,两人从此在多个项目上有了零距离的交集。
此时,万事俱备,只缺导演!
经过沟通,大家和杨文森达成一致,要邀请一位军队的导演,他既要熟悉基层部队生活,也得有宏观理论格局,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这部剧的角色行为和剧情走向。听到这个标准,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马维干说,这不就是许永昌导演吗?
许永昌是从士兵考取军校并走上文艺道路的,更在基层部队当过干部。时不待我,杨文森立刻和郑军赶往南京拜访正在那儿拍摄部队宣传片的许永昌。不巧的是,许永昌那天直至凌晨才收工。在宾馆房间里,几个原本又困又累的人靠墙坐在地毯上昏昏欲睡,却在说起项目后越聊越投缘,不知不觉到了天亮。从那一夜起,许永昌成为了本剧的灵魂人物。
杨文森说:“战友亲如兄弟,当过兵的有个天性,不管在哪个军区哪个兵种,只要是解放军,大家无需深入了解或沟通,就能无缝对接的进行深入探讨。许导有30多年兵龄,既有才华,更有军人的品质,是我永远尊重、依赖的老班长。”
杨文森的感觉是对的,他在这部剧中的情绪点,他的高歌、长啸、沉思与静默,同为军人的许永昌总能理解和明了,他带着军人特有的坚韧和忠诚,带着和杨文森之间的神秘默契,不遗余力开始了《决胜零距离》从剧本走向影像的推进。
随着另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编剧王思峰的加入,《决胜零距离》的主创团队成型了。
开机
前期虽然进展顺利,但好事依旧多磨。项目随后因各种原因而停滞。
直到2018年7月1日,已经退伍半年的杨文森突然接到西部战区陆军的通知,那是一个让他心跳加速的消息,项目要开机拍摄了。电话通知他火速归队,以该项目的发起人身份进组,继续担任制片人,完成拍摄。
“若有战,召必回”!2018年8月1日建军节,《决胜零距离》在宁夏青铜峡正式开机,杨文森打起背包,再一次加入到了老部队的战斗序列。
正逢戈壁的八月酷暑,蚊虫多如牛毛,好不容易熬过炎热,戈壁又迅速从秋季渡入寒冬。赶上酷暑拍冬季戏,寒冬又拍夏季戏,剧组的人没少吃苦头,麻烦的还有戈壁滩的后勤伙食,这里的蔬菜缺少水分,大白菜既嚼不动,更难下咽,但这些苦对当过兵的杨文森来说,什么也不算……
比这些自然气候条件更苦的是拍摄过程中的各种困境......
国剧经典《西游记》曾因经费困难历时五年完成,吴京拍摄《战狼》和《流浪星球》时押上了房产,《滚蛋吧,肿瘤君》开机前几度流产……。但是,这世上既有“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与悲愤,更有“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的不屈与传奇。作为一位兼具军人的英武气概与文人的敏感胸怀的杨文森,首当其冲承受着压力,短短数月,两鬓即现斑白,有一天,被胸中郁积激发,他竟脱口而出一首豪气万丈的诗。
但在电视剧登上屏幕播出的此刻,谈起当时拍摄的具体情况时,杨文森坦然一笑说的却是“没有一个剧组拍摄是轻松的。”这些已经被熬过的苦难,一旦成为过去时,就只是为他的人生阅历加上了更丰富动人的另一笔。
风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最重风骨与气节,军人最令人赞誉的是忠勇与奉献。
两者融合在一起,就构成被誉为“文坛铜奔马”的杨文森的独特气质。日常行事异常沉默低调的他,却在作品中展现出一个激情四射的灵魂。他是基因中自带天赋与坚韧的西北汉子,加上后天努力和不断磨砺而成的才华,使他从年轻时即开始创作,先后著有长篇小说《大钟无声》《国防线》,前者获得解放军昆仑文艺奖和人民武警文艺奖,更进入近年热销的军旅小说行列。
他以43天的时间完成了一部23万字的纯中国元素志怪小说《十五日》。这部作品不仅被誉为“中国式贵族”的判决书、中国玄幻史诗,更在天涯社区获得追捧,首印即发行10万册。他的报告文学《撼醒沉寂的高原》《西北铸盾人》《俏笑e空间》《杨连长和他的兵》在《解放军报》连载并获关注。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悲悯与忧思,饱含了对道德价值的苦苦追求与浓浓反思,引人深思,又不忍释卷。
当了25年兵,基层部队十多年,从战士到军校,从排长、副连长、连队指导员、副营长、到教导员,又在兰州军区司令部政治工作部从事过宣传工作。关于军人的一切、关于军人的责任、担当、风骨早就刻入了他的灵魂,形成他举手投足间军人特有的模样。他总会不断去思索军队是什么,军人的职责是什么,并把这些融入文艺创作中。
他的作品中既有军队的基层生活,又有高屋建瓴的决策格局,带出军人特有的气质。在杨文森看来,部队就是训练集体意识,学会克服困难,塑造军人荣誉和牺牲奉献精神,最后融合出军人与社会青年迥然不同的特有气质的大熔炉。所以,《决胜零距离》的人物会按军人才能理解并接受的方式说话、做事,这一点,对没当过兵的人而言是很难理解的。
《决胜零距离》不是偶像剧,更不是军装包裹下的爱情剧。它讲述的是军人根脉就是“准备打仗”的本色故事。在这里,杨文森秉持着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感,演绎着对“能打仗、打胜仗”的期盼,更是对“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艺术解释。在他的心里,这部剧从不是“文化商品”。
西部电影集团董事长赵文涛曾说过:这部戏(《决胜零距离》)的根子正,对军事改革有重要宣传作用,军人和战争就是要永远保持零距离。
但杨文森依旧有遗憾,在他看来:剧中事件的对抗性,人物的矛盾性,角色个性的丰富性都相对较弱,这是他创作的原伤。带着如许遗憾,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年、那事、那人、那片戈壁、那棵被自己煮熟,但常忘了吃的青菜……不觉在发出一声怅然长叹。
后记:据悉,由杨文森编剧,许永昌执导的军旅剧《战争尽头》(暂定名),目前已经开始启动。这部作品以一支神秘部队的诞生到撤编为故事内核,讲述的是一群让中华民族终于走出战争阴霾,走到战争尽头的英雄的故事。【 责任编辑:曾胜玉 】